《宇宙的造物法则》第三章 等离子体的初始基本粒子

  构成等离子体的初始基本粒子被认为是由广泛存在于银河系的微弱等离子磁场所组成的一个集合体。这些微弱的等离子磁场是无质和物质的各种不同等离子磁场活动的残差,残差是通过不同磁场间的相互作用而释放的,例如恒星内的类似裂变和聚变的反应过程等等。我们认为,通过原子自身的核衰变,这些微弱的等离子磁场被释放到周围的环境中。通过两个或密集或强大的等离子磁场间的相互作用和相互摩擦,一些等离子磁场(图4)不断地在稠密的环境中产生,宇宙中无质与物质之间的碰撞或摩擦会产生较微弱的等离子磁场。

图4:等离子磁场的图表说明

注:图4中的A图:表示一组不同强度的等离子磁场的集合;图4中的B图:表示运动中的动态等离子磁场。

  由于这些等离子磁场很微弱,所以它们在宇宙中的不同地方通常是以小组的形式存在和运动的(图5)。每个小组都是由一定数量的不同量级的等离子磁场组成。为了易于理解也便于说明最初始等离子体是如何产生的,我们列出了三组等离子磁场。这三组等离子磁场分别表示为A组、B组、C组,每个组中的等离子磁场(组员)又按照强度的不同,分别用不同的数字标明(图5)。为了便于说明,我们定义了A、B、C三个群组,每个群组里都有不同强度的动态等离子磁场(所有的等离子磁场都在运动)。而且,我们为每个群组定义了5个不同场强的等离子磁场,A组中分别为A1、A2、A3、A4、A5;B组中分别为B1、B2、B3、B4、B5;C组中分别为C1、C2、C3、C4、C5(图5)。

图5:等离子磁场的初始基本粒子

  在这一章节中,有一个重要问题要记住,当我们谈及引力场力(磁引力场Magravs)时,指的是任何拥有“某些磁场”的实体所具有的引力场和磁场,“某些”磁场指的是由两个或更多的等离子磁场相互作用所产生的等离子磁场。还有一点很重要,在任何物质系统中,不可能有一个只存在引力场而不存在磁场的位置,反过来也一样,甚至于,就算磁场处在引力场区域的边缘位置(磁场和引力场也不可能单独存在)。原则上,等离子体的引力场和磁场都在我们的图解的相同区域中表示,为了简化,我们用同一条虚线来同时表示一个无质的磁场区域和引力场区域。

  1. 通过等离子磁场的相互作用产生等离子“无质”
      在最开始A组和B组发生相互作用时,两组中至少各有一个等离子磁场,由于它俩的场强相互匹配,所以这对等离子磁场能够彼此相互作用、彼此相连。
    图6:动态等离子磁场A1和B1开始了两组等离子磁场的相互作用

    注:只有磁场强度相似或比较相近的等离子磁场才能彼此相互交联,在绝大多数情况磁场强度有差异的等离子磁场间会相互吸引,但是不能相互交联。

      对于A、B两组的等离子磁场来说,在运动中,那些磁场强度相等或相似的,彼此相互交联(图6、图7-a),A1的北极与B1的南极开始相互吸引(图7-b)。
    图7:等离子磁场的相互作用产生了无质等离子磁场

    注:宇宙中所有的磁场和等离子磁场无时无刻不处在动态运动中,因为磁场在本质上总是会与其它磁场相互吸引、相互作用,因此,它们总是在彼此相互靠近或者相互远离的。宇宙中的物质和磁场的运动就是如此保持的。这些持续动态中的不同强度的等离子磁场混合体就成为了等离子磁场群组的局部或全部。

      可以认为,通过两个动态等离子磁场的相互作用和相互吸引,它们产生了相互交联,使得它们向内弯曲并形成一个球体的形状(图7-d、e和图8-A)。接着,孕育第一个等离子体无质所必须的第一个等离子磁引力场形成并开始运作了(图7-e)。这就是说,在这些微弱等离子磁场群组中间,第一个引力场(图8-B-G1)和第一个磁场(图8-B-M1)产生了。两组等离子磁场中的至少各组一个等离子磁场之间的相互作用,产生了初始的、微弱的等离子无质的磁引力场,这就是两个群组的离子磁场彼此相互交联的第一步。这些等离子磁场彼此相互作用和相互交联,就是等离子磁场群组A与组B之间相互作用的第一步(图7-c)。它们的相互交联导致了第一个初始基本磁场的产生,或者说第一个初始磁引力场的产生,这被称为等离子体种子的形成所需要的初始等离子磁场配置(图7-d、7-e)。
    图8:等离子体种子的产生
      为了便于说明,从现在开始,所有初始等离子引力场(图9-G1场)和所有等离子磁场(图9-M1场)都合并标识为G1场(图10),也可以用来表示磁场和引力场(或磁引力场),我们把G1作为用来构成等离子体的物质的等离子磁场种子。
     图9:构成等离子体的无质的初始引力场和磁场(磁引力场)
      同时,由于受到A1和B1组成的“种子”周围的磁引力场的影响,A组和B组中剩余的等离子磁场将会围绕在种子G1的周围,形成一个动态群组,我们称为P1组。我们把无质种子的磁引力场称为G1(图10),把G1以及A组和B组中剩余的等离子磁场所组成的等离子体构成无质的集合称为P1组(图10)。
    图10:P1组,构成等离子体的初始无质磁引力场

    注:需要记住的是,G1等离子磁场不是由固态磁铁产生的,与固态磁铁没有关联,但是它是由更早之前从源头分离出来的磁场产生的,所以对于这些磁场我们冠以“等离子性”这个词。本书所使用的“等离子性”是指动态磁场的集合,并不是指通常所说的等离子状态,举例来说,并不是指一个动态的质子的状态。

      然而,A组和B组剩余的等离子磁场由于强度不相匹配,它们没有能够相互交联,它们就是A2、A3、A4、A5和B2、B3、B4、B5。因此,A、B两组动态等离子磁场的初始相互作用产生了G1场,G1场拥有动态的磁引力场,它将成为即将到来的等离子体的构成无质之一。在宇宙的广阔空间里,P1组的动态和运动将自然地并最终地与另一组等离子磁场群组——C组相遇。P1组与C组中的等离子磁场间的相互作用将会与A组和B组之间的相互作用有所不同。P1组中的所有磁场和初始磁引力场(G1)与C组的所有磁场之间将发生一系列的相互作用,即将到来的几个步骤将会同时或在一段时间之内发生。
      第一步:C组中的某些磁场的强度可能与P1组中的某个磁场强度相近,就像P1组中的G1场一样。新等离子磁场的加入,并不会增加G1场的强度,但是增加了G1场中等离子磁场的密度,所以只是增加了G1场的质量。

  2. 等离子体中的反物质的产生
      第二个步骤,P1组中的比较强的等离子磁场与C组中相匹配的等离子磁场发生相互作用,因为它们比较强,所以它们的相互交联,产生了更强的磁引力场组合。这就导致了在初始磁引力场G1的附近产生了一个新的磁引力场。我们把这个新的磁引力场标识为G2(图11),因为G2场具有比较高的强度,所以它可能有独特而显著的特征。由于构成它的初始等离子磁场较强,G2场拥有一个更强大的场。这个新的更强的磁引力场将对G1场(图10)施加压力,给构成G1的等离子磁场构成组件制造了一个更稠密的环境,G1就成为了等离子体构成要素之一——正物质(由这一要素来决定物质是气态、液态还是固态)。
    图11:第二个由等离子磁场构成的磁引力场
      由此,这些等离子磁场的相互作用产生了一个独立的、更强的磁引力场G2(图13),G2与G1相邻(图13),它们处于相同的等离子环境条件。G2(图11)相对独立,而且与G1相互交联,但是G2不会影响G1的内部运行。
    事实上,G2磁引力场及它周围的区域(图12)成为了在同一环境中的另一种无质的种子。
    图12:反物质中的等离子磁场以及反物质等离子磁引力场
      由于这个具有更强的等离子磁引力场相互作用和透明性,该磁引力场就成为了我们所知道的等离子体的构成要素之一——反物质(图12-G2)。
      为了说得更清楚,P1组与C组之间的新的更强的磁场相互作用,以及所产生的G2(图11)磁引力场,它们成为了P2组的其中一部分(图13)。现在,这个新的群组(P2组)包括了G1(物质)、G2(反物质)以及剩余的来自最开始三个群组的等离子磁场。在P2组里,较弱的G1和较强的G2彼此相邻共存,它们因为来自初始三个群组里的等离子磁场而彼此交联(图13),它们彼此共同构成了一个整体的磁引力场,而剩余的等离子磁场则被保持并围绕在这个整体磁引力场的周围。
    图13:P2组,包括正物质、反物质的等离子磁引力场以及来自初始三个群组的等离子磁场
      这两个不同强度的等离子磁引力场之间的相互作用与独立天体间的等离子磁引力场运行十分相似,就好比太阳系中的地球和太阳,地球就相当于G1等离子磁引力场,而太阳就相当于G2等离子磁引力场。

  3. 等离子体中的暗物质的产生
      第三个步骤是来自A、B、C三组中剩余的等离子磁场间的相互作用。一些剩余的磁场将会形成一个新的磁引力场,就像G3(图14)。G3引力场和G1、G2一样,都是同一个等离子体环境内的一个组成部分。G3的产生过程与G1、G2基本相同;唯一的区别是,由G3发出的磁引力场是与G1、G2以及其他所有剩余的等离子磁场全部磁场保持均衡的。G3是与其它两个构成等离子体的物质是独立分开的。但是这些磁引力场的整体是接近相等或平衡的,这是对于等离子体的范围(围墙)内的来自初始三个群组的等离子磁场和G1、G2两个引力场来说的。
    图14:暗物质及构成暗物质等离子磁场的示意图
      虽然这个等离子体中的区域(G3)拥有磁引力场,但是它的外部磁场看起来是空的,或者说G3看起来没有磁层圈。在G3周围的磁场以及G1、G2的磁引力场的影响下,G3没有能够产生一个相对于周围环境中的磁场来说可见的、明晰的磁层圈。因而,由于在G3的磁引力场与周围的等离子磁场的总体平衡中没有相互作用,所以,G3与周围等离子磁场相互作用不能产生可见光,或是只能产生一点点可见光。这一点点光的产生,使得这个新的引力场中心(G3)能够被检测到。这些光能够证明,等离子体内部还有另一种具有引力场的无质的存在。
      尽管在等离子体内部的该区域的引力场的存在证明了还有另一种无质的存在。然而,G3与等离子体内的G1、G2相比,由于G3没有强力的向外的磁场,其与其它磁场的相互作用十分平衡,使得G3无法产生更强烈的可见光,所以G3相对于等离子体内部的其它部分来说会显得比较黑暗(第8章)。尽管G3拥有拉力或引力场,但是它仍不如等离子体内的其他部分那样可见和可探测,因为它没有强大的磁层圈外表,所以它相对来说比较黑暗(图15,P3组)。因为G3引力场区外表看起来是黑暗的,所以我们把它称为等离子体构成要素之一的——暗物质(第13章)。
    图15:组P3,物质、反物质与暗物质引力场之间的相互作用
      在过去的文章中和关于暗物质的章节中,KESHE的暗物质产生的理论认为,等离子体中的物质都拥有磁引力场,但是有一些无质,与周围环境中的等离子磁场形成总体磁引力场平衡或接近平衡的状态,所以它内部等离子磁场的相互作用没能在其所在的区域产生任何或只产生一点点可见的磁层圈光(第8章),因此在特定的时间和位置上,该无质在它所处的环境中是不可见的、不可检测到的,所以,该物质的磁引力场的磁层圈看起来相对比较黑暗,对于这种无质我们命名为“暗物质”。
      关于暗物质如何产生的相互作用原理,已经在本书的其他章节中以及下列的文章中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和讨论:《黑洞的产生The creation of Black Hole》、《暗物质的产生Creation of Dark Matter》、《土星之环The rings of Saturn》。我们认为,暗物质、黑洞、太阳黑子以及土星环的黑暗部分,它们产生的原理和外在显像的原因是相同的,它们都遵循既定的时间段和既定的环境中的均衡等离子磁引力场相互作用基础原理,就像在G3里的一样。然而,G3的磁引力场将会与等离子体中的其他物质的场发生相互作用。G3所释放的等离子磁场能够起到部分的作用,它能够为等离子体中的其它物质提供运动的能量以维持G1和G2场之间的相互作用,并且能够保持等离子体成为一个完整的系统(图15)。

  4. 环形场力的产生
      第四个步骤:初始的三组等离子磁场间的相互作用进行到此时,由于已经产生的三个无质的磁引力场具有动态的特征,很快,三组中剩余的一些自由等离子磁场会进入到G1、G2、G3三个磁引力场的中间,进入的自由等离子磁场成为了三个磁引力场间相互交联的力量。(进入的)自由等离子磁场组成了一个动态旋转的剩余磁场组合,组成它的等离子磁场的场强是不相匹配的,这使得它看起来像一个不完整的带着旋转磁场的球体,我们把它命名为“F1”(图16),它也是等离子体的一个构成部分。
    图16:环形场力
      位于三个动态无质之间的动态等离子磁场区就像一个圆环面形状的空心球体(F1)(图17),由于这个磁场力的方向是向内的,不具有中心引力场力,且由不相匹配的等离子磁场组成,无法产生任何的内部引力场力,从而无法产生磁引力场,导致了它无法成为一类物质。这些组成F1的等离子磁场,因为彼此之间的磁场强度并不相等,所以F1不可能成为物质形态,且这一相互作用磁场的组合(F1)的引力场的中心是看不见(空)的。因为G1、G2、G3是不断运动的,而它们长期的活动(运动)会使它们损失能量和动力,然后它们靠近处于中间位置的F1场,并与F1场的场力进行接触。关于这个我们的观点是,那三个构成等离子体的物质(G1、G2、G3)是通过与F1(图17)的动态等离子磁场之间的相互作用和相互碰撞(接触)来获取动力的。实际上,F1等离子磁场转换所释放出的能量,是维持等离子体动态平衡的部分能量来源。
    图17:由来自三个原始小组剩余的不同强度的等离子磁场相互作用所产生的圆环面形状的球体等离子磁场
      在等离子体中以及宇宙中,F1的产生是一个自然的过程和自然的现象,因为等离子体和宇宙的构成要素之中有大量的不同场强量级的等离子磁场存在。在太空中或在等离子体中,这个动态球形磁场区——F1没有中心引力场,它通常被称为“虫洞”,它的磁场力的运作方式有类似虫洞的效果。在过去,科学家们曾经设想过,利用虫洞来实现以接近光速的速度进行星际旅行。我们认为,这些动态磁场区(F1)能够用来提高任何物体的速度,只要该物体与F1发生接触。事实上,物体进行快速旅行时,并不必要通过等离子体结构中的F1来获得一次颠簸动荡的骑行,而是直接引领无质到任何地方(有些疑惑,原文:In fact the fast journey of the object through the F1, will not necessarily lead the Matter to anywhere rather than giving a turbulent fast ride within the structure of the plasma.)。对于银河系中的虫洞来说,物体可以以非常快的速度旅行,不需要在速度上过多的控制,只需要决定你的最终的目的地所在的那个点。通过利用太空中的这些点上的等离子体中存在的动态等离子磁场——F1,等离子体中的无质或者有形的物质的运动可以获得加速度。而找到这些太空中的点比我们之前想的简单很多(未来将出版相关内容)。

  5. 等离子体最初的物质结构
    图18:三种物质与F1相互作用的组合
      尽管等离子体中的三种无质是彼此分开且独立运行的,等离子体中的无质的包裹磁层圈之间仍会不时的相互接触,通过接触就产生了一个彼此间的普通的交界区域(interface),而这个交界区域正是它们相互作用的时间窗口(图18)。有一点要特别强调,在等离子体生命周期的某些时段,等离子体中会单独或同时存在几个由不同强度的等离子磁场构成的G3和F1。

  6. 传递区域等离子磁场(Transition-zone pmtics)
      三种无质和所有来自三个组的所有等离子磁场,它们之间相互作用并构成了一个整体(实体),因而等离子体的初始物质和磁力产生了(图19)。在这一点上,等离子体结构中除了那三个无质和F1场外,还包括原来三个组中剩余的等离子磁场,尽管它们没有连接或没有成为无质的一部分,这些剩余的等离子磁场真实自由地漂浮在等离子体内,随着时间的推移,它们会成为这个或那个无质的供养(feeding)等离子磁场,也可能成为等离子体内其他物质的部分交联(interlocking)磁场。在整个等离子体结构中,位于无质间的交界区域的那些自由等离子磁场就是动态等离子磁场传递区域,我们把这一区域称为“能量传递区”(the energy transition zones)(图20,用单箭头表示的场)。当这些处在无质之间间隙中的等离子磁场被等离子体中的所有无质相互共享,也就是说当它们的场强变得与物质相匹配的时候,就会被无质吸收,与其说这些剩余等离子磁场是磁场,不如把它们看成是一些磁力射线的混合体。
    图19:等离子体包裹中的初始物质和磁力
      它们就在等离子体中,就像两个或更多个(构成等离子的)无质之间的中介或交界区域,它们与无质同时存在。到这里,我们已经把原来的三组中的全部等离子磁场都逐一说明完了,现在我们可以说,一个由G1、G2、G3、F1和传递区自由等离子磁场组成的独立的实体诞生了,它有一个属于自己的独立的整体磁场和引力场,并通过磁引力场将A组、B组、C组的全部等离子磁场维持在一个整体之中,我们把这个新的实体称为“初始基础等离子体”(Initial Fundamental Plasma)。

  7. 初始基础等离子体
    图20:Keshe初始基础等离子体模型
      我们把这个动态的概念称为“宇宙造物法则”的Keshe模型。我们认为初始基础等离子体的结构与中子的结构相似(图20)。
      图21是包含了全部等离子磁场的等离子体概念图,基于“物质创造的普遍秩序”。这个模型表现了初始基础等离子体的内部等离子磁场结构,其中G1是物质的磁引力场,G2是反物质的磁引力场,G3是暗物质的磁引力场。我们认为,当我们观察初始基础等离子体时,它的内部总是一个均衡的磁场环境,就像太阳系的环境一样。
    图21:Keshe等离子体模型的无质的等离子体磁场
      与此同时,初始基础等离子体具有并维持一个完整的外部磁引力场,这个外部磁引力场是由它内部的无质和所有等离子磁场所共同创造的。因此,虽然一个中子的内部的磁场环境是均衡的,但这并不意味着它不会拥有自己的磁引力场。然而,由于初始基础等离子体的磁引力场的存在,它能够维持一个独立于周围环境的磁层圈。
    当我们专注于关于质子或作为等离子体的中子的讨论中的时候,我们必须要讲到等离子体的各种构成组件,我们把它们命名如下:正物质(Matter)(被认为是原子核中的物质部分)、反物质(Antimatter)、暗物质(Dark Matter)、圆环磁场(the spherical torus magnetic fields)以及传递区磁场(the transition magnetic fields)。等离子体包括了全部这些构成组件,它是一个实体。
      一个等离子体的存在离不开全部三种无质的参与,缺一不可。

  8. 初始基础等离子体的衰变
      在初始基础等离子体的生命周期中,当传递区中的共享磁场或其中一个无质被部分耗尽的时候,无质场中的磁引力场平衡会被打破,(等离子体的)磁引力场的约束力也会不平衡,然后初始基础等离子体解体为子组件(无质和场),这些子组件各自形成新的平衡磁引力场,然后在给定的环境中这些新的均衡的子组件又再次结合成为新的均衡的等离子体。
      初始基础等离子体为了寻找无质磁引力场和其他场的新平衡而分裂,然后再重新组成新的、较小的、平衡的等离子体,我们把这一过程称为“初始基础等离子体的衰变”。初始基本等离子体衰变后,往往会产生至少两个构造相同、但比初始等离子性磁场较小的、平衡的新等离子体,其中,一个等离子体包含的无质多些而比较大,而另一个等离子体则包含较少的无质和磁场(这两个等离子体的构成无质和磁场都来自初始基本等离子体)。然而,(虽然分裂)这两个新的等离子体及它们所含之物不得不保持原初始基础等离子体整体结构的均衡(应是指新的均衡,但整体仍然像初始基础等离子体)。这样就让那两个新等离子体仍然能在同一环境中共存,就像一个实体。
      初始基础等离子体衰变的结果是分裂成两个新的等离子体,我们认为,初始基础等离子体的衰变就是质子和电子产生的原因,而质子和电子则构成了原子。在这个等离子磁场平衡的新实体,也就是所谓的原子中,必须具有一个运行中的整体平衡的磁引力场,只有这样原子才能保持原来初始基础等离子体的整体性。初始基础等离子体的衰变导致了一个质子和一个电子同时产生(图46,指示图1-8)。然而,与此同时,在新的等离子体组件(质子和电子)重新定位和重新寻找平衡的衰变过程中,也会释放一些残余等离子磁场或磁场,这些残余磁场是那两个新实体(质子和电子)所不需要的(或者说多余的),质子和电子不需要那些多余的磁场就能够完成彼此间的磁引力场定位(第18章)。在两个新等离子体之间构建相互作用的平衡中所不需要的场的释放,导致了从初始等离子体分裂中释放出一个包含了很多不同的射线或者能量的磁场“包”,这些释放出来的“包”可以是射线、等离子磁场、声音能量体等等各种形态的混合体。
      我认为,初始基础等离子体(包括其包含的无质和场)的衰变过程就是一个新的基本普遍原理,在更强更大规模的情况下,这一原理被称为原子的核裂变。在如今的科学里,科学家们认为基础粒子应该是夸克等等,但是现在我们知道了夸克也是由基础磁场及磁场间的相互作用所构成的。这里,一个磁场的集合,比如动态等离子磁场,它与其他等离子磁场间的相互作用,导致了无质的产生。夸克这一物质产生于那些等离子磁场间的相互作用,其中的原理就是我们在第1章所说万有引力产生的原理。
      其二,对于现在所说的夸克的高速旋转,我们理解为在等离子体环境中产生的无质的自然的动态运动,这源于等离子体中的动态无质间的相互作用和磁引力场定位活动。
      第三,被现在的科学所认为的不同颜色的夸克,其实是因为它们的构成不同。不同的等离子磁场之间的相互作用产生了引力场和磁场,磁引力场作为一个整体与它所处环境中的其它等离子磁场之间的相互作用则导致了等离子体内各无质的磁层圈的产生,在等离子体、中子、质子或电子的磁性环境中的正物质、反物质和暗物质都有磁层圈(加一句,夸克之所以颜色不同是因为构成的磁场相互作用所产生磁引力场不同而导致的磁层圈不同)。这说明夸克不是“基本粒子”,因为它还有子组件(还可以拆分),它是由磁场构成的。
      因此,我认为新的“基本粒子”应该是“磁场”的起源,这本身解释了为什么我们看到那么多种效果,比如现在的夸克、玻色子以及等离子体动态无质的旋转等等。这现在可以简单地解释清楚,是因为不同磁场之间的相互作用,而这些磁场则构成了等离子体结构中的无质和其它磁场。(可能有些不清晰,我的理解是,我们所说的夸克、玻色子等等都是由磁场构成的,而它们之所以有很多形态,是因为它们各自的磁场构成不相同。)即使是在最大的规模的情况下,这个初始基础等离子体衰变模型就是宇宙学家们在银河系中看到的恒星的崩溃(恒星可以被看成是一个初始基础等离子体),然后又重组成一些小的恒星或恒星系统的组件(应该是指行星之类)。基于相同的原理,在恒星通过衰变所释放的能量来帮助它寻找的新平衡的同时,导致了大量不需要的(新的平衡所不需要的)物质、无质和能量的释放,也产生了仍具有磁引力场的子组件(sub-components)。
      关于初始基础等离子的衰变我们将在第17章展开更详细的讨论。

0%